“一区一文化,一站一特色”系列报道:黄埔区联和街康园工疗站
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康园工疗站,成立于2007年,共有学员22人,以智力、精神、肢体等重度残疾人为主。站点室内用房面积348平方米,室外农疗面积50平方米,设置了生活自理区、文体娱乐区、社会适应区、职业训练区等多个功能区,是集聚文化、文娱、文体、工疗、农疗、康复内容于一体的社区康园工疗站。
一、建章立制,有效保障服务质量
黄埔区康园工疗中心已建立涵盖工作人员、学员、安全、财务、档案及工疗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制度体系,并归集成册,为各站点规范化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注重沟通,促进学员身心康复
一是注重引导学员之间的沟通。站点根据学员优势和特长,将22名学员分为职业技能小组、生活自理小组、文体娱乐小组等组别。每个组别均设置小组长,作为老师的“小帮手”协助管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了学员之间的沟通互动,有效提升了站点的凝聚力。二是注重与学员家属沟通。在做好线上互动、电话交流的基础上,站点每年组织两次家长会,定期上门家访,并确保家访全覆盖学员家庭。在建立良好沟通体系的前提下,面对学员情绪不稳定等突发情况时,老师与家属能高效沟通解决问题,为学员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三是站点积极沟通链接社会资源,联系广东狮子会共建“狮爱行动工作站”,为学员提供帮助和服务;联系精综、康复站社工开展个案、小组等各类活动,并带领学员走进社区,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三、开拓创新,助力学员发挥潜能
根据学员特长和康复需求,2024年10月,黄埔区残联携手广州市昭耀榄有文化创意公司在站点共建“广州榄雕传承培育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站点讲述榄雕历史、指导榄核操作技艺。广州榄雕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之一。秉承岭南文化精神的广州榄雕刻工细腻精微,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生动。老师通过讲授、示范、实践、指导等形式,让学员在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基本掌握榄雕基础技艺。目前,“榄雕非遗进康园”活动已经在黄埔区17家工疗站全面开展,越来越多的学员知道榄雕、学习榄雕、喜欢榄雕。
黄埔区联和街康园工疗站落实落细制度管理,注重加强沟通交流,重视残疾人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开展榄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学习。在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站点助力残疾学员实现从学习到产出、从康复到就业的顺利过渡,为我市康园工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