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zqm论坛,楼凤宫论坛(品茶),一品楼qm楼凤论坛,爬花楼兼职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保残疾人民生 促进同步小康

作者:何赦热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时间:2016-01-28 浏览次数: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实施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出台《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及配套实施方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局。近年来,省政府每年办理的十件民生实事都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列为重要内容。从康园网络补短板到福利补贴托底线,从居家康复助融合到特教提升促发展,广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长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康园网络补短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据2006年的一次抽样调查统计,我省有残疾人540万,康复服务供需严重不足。为解决残疾人最迫切的“康复难”问题,2011年广东省政府将康园工疗网络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支持建设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145个,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已建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700多家,服务残疾人1.8万多人?!笆濉逼诩洌∈迪至宋?0万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服务的目标。省级财政共投入3.03亿元支持14个欠发达地区地级市、73个县(市、区),带动地方投入资金6亿多元,促进了各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发展。

  连线基层 广州市天河区

  康复进社区 服务到家庭

  广州市天河区的“天河康园”,以社区康园工疗站、康复站为载体,聚点成网,全力打造工疗服务、居家康复、社工服务、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的社区康园服务网络21个,覆盖天河区21条街道,服务社区残疾人6246人。

  天河区通过公开招聘、内部竞岗形式聘用人才,创造条件支持工作人员参加社工师、康复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全区康园机构现有持证社工师27名、康复师14名。

  在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场所及专业康复训练指导和服务方面,推出“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居家康复训练服务,由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康复师直接到残疾人家里,推进康复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就近”变“更近”,服务更贴心。

  在社区康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天河康园”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各社区康园工疗站和康复站与区康园中心建立相应的社工联动制度。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区康园中心的社工主动介入,逐步帮助服务对象提高社会应对能力,并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申请康复训练资助和辅助器具、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服务,全面提升康园服务新内涵。

  “疗教结合,温馨康园”已成为天河区一个亮点品牌。疗教结合是工疗站提供的主要康复方式之一。“天河康园”积极与外界搭建平台,借助助残日、广州慈善会公益行动、天河花市等各种大型活动,开展工疗产品展示和义卖,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关爱和接纳残障人士。此外,工疗活动也使社工和志愿服务理念结合一起,根据站内体育锻炼、文化课程、娱乐、手工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与活动,拓宽学员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形成学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爱心纽带,促进学员的康复,并走上社会。

  为广聚力量,促进和谐发展,2012年天河区114个基层党组织与“天河康园”21个工疗站建立帮扶关系,各工疗站还与20多支分布在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高校、单位的专业志愿服务队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建立固定服务关系,定时为各工疗站提供志愿服务?!疤旌涌翟啊北黄牢癆AA”等级社会组织。

  天河区残疾人阿兰,2005年因车祸导致右侧肢体偏瘫,无法步行,一切生活活动都要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2013年,康复训练服务开始走进家庭,她的生活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蹈词ξ贫擞也嗌现褐匮盗?、右侧肢体关节松动训练、步行训练等专业的康复计划,向残联申请了下肢矫形器,并给她做心理辅导,鼓励她坚持康复训练。在康复师和家人的鼓励下,已经10年没有出过家门的阿兰,终于在2015年12月份走出了家门。

  福利补贴托底线

  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民生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补上的“短板”。促进残疾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让广大残疾人切实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内容。

  2012年,《广东省残疾人生活津贴制度实施办法》和《广东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出台,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福利补贴。自2014年起,残疾人“两项补贴”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残疾人生活津贴由每人每年100元提升到6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每人每年600元提升到1200元。全省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人数约43万人,重残护理补贴补助人数约45万人,当年度总投入10.85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3.98亿元。2015年“两项补贴”的标准再次分别提升到1200元、1800元,覆盖人数约90万人次,共投入资金15.41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6.69亿元?!傲较畈固钡牟固虼影洳贾醯摹暗捅曜?、广覆盖”到“定期随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动态调整”,展示了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连线基层 清远市清城区

  及时落实“两项补贴”发放

  为严格高效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清远市清城区明确组织架构,成立区残联“两项补贴”发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区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担任,成员由各股(室)负责人担任。清城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两项补贴”工作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通过制作简明易懂的课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掌握项目工作内容和流程。

  清城区重视对“两项补贴”的宣传发动工作,将“两项补贴”申请流程制作成宣传单张,结合全区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村(居)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将政策宣传到位,宣传物料派发到位,并在村(居)一级张榜公布。区残联工作人员多次到街、镇、场进行检查督促,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傲较畈固狈⒎殴娣队敕瘢苯佑跋斓椒⒎判Ч?。清城区坚持按照公开申请、入户审核、张榜公示、造册建档、社会化发放等流程,经“户报、村审、镇核、区定”四个步骤确定补贴对象,由区残联通过银行、金融代理机构的“一卡(折)通”,直接拨付到残疾人或其监护人个人账户,实行社会化发放。

  此外,清城区还落实好“两项补贴”配套资金,每年按残疾人数增长30%的幅度做好下一年度“两项补贴”资金的预算工作,并在一般财政预算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2013年以来,清城区共审核通过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材料档案11182人次,发放资金1343.28万元;审核通过残疾人生活津贴补贴发放材料档案6460人次,发放资金353.69万元。

  肢体二级残障人士阿星是两项补贴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家4口人,母亲身体患有重疾,妹妹还在读书,父亲也只能靠打散工来维持生活,其拮据程度可想而知。在“两项补贴”政策出台前,阿星并未办理残疾人证,“两项补贴”政策一出台,居委会干部就积极上门宣传发动。父亲在2013年给他办理了残疾证后,他当年就享受到了重度护理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家的经济压力。

  居家康复助融合

  2013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明确提出要“为全省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直接推动了我省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

  在任务推动过程中,省残联制定了《2013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残疾人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粤残联〔2013〕54号)、《广东省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实施办法》和《广东省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实施办法》,扎实推进居家康复服务工作。至2013年底,全省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其中:居家康复服务5831户,完成率116.6%;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11099户,完成率222%。

  借助省政府民生实事为残疾人康复项目打下的良好基础,省残联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和操作流程,把在全省全面推进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和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工作作为常态化重点工程,并在广州市南沙区、江门市恩平市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示范区培育活动,积极摸索农村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残疾人“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社会工作服务、个性化辅具适配等康复服务?!笆濉逼诩?,已帮助我省欠发达地区完成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22324户。

  连线基层 江门市

  重点开展居家养老助残服务

  江门有各类残疾人23万多人,持证残疾人6万人,其中重度残疾人近2.9万人。江门市将残疾人居家服务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督办推进。江门市委、市政府以“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和“社会组织培育”为突破口,通过多个部门、多项政策以及资源的整合,组织了两届“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整合政府财政资金2225万元,吸引社会投资总额1800多万元、社会捐赠310多万元进入养老助残服务领域,培育和引进了一批专业性强、社会信誉度高的社会组织,重点开展居家养老和助残服务。

  在坚持社会化服务路子上,江门市降低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登记准入条件、推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市各级残联充分利用“康复救助”、“托养资助”和社保“家庭病床”等政策,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承接残疾人居家服务项目,既满足了残疾人的需求,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服务机构的同时,江门市各级残联还注重加强项目跟踪和监督管理。如新会区出台了《新会区贫困残疾人“四居服务”指南》,建立起《残疾人“四居服务”机构碰头会议制度》和《新会区贫困残疾人“四居服务”档案规范要求》,对“四居”服务实行规范管理。

  为使居家助残服务从市区延伸至农村,惠及农村残疾人,江门市积极探索在农村建站布点。如恩平市通过购买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恩平分院和恩平利民社工服务中心的服务,设立三个社区康复站点,形成了以恩平市康复中心为中枢、三个社区康复站为支撑点,将服务分片辐射恩平11个镇(街)。

  2014年以来,江门市各级残联通过政策扶持、搭建服务平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为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居家养护、居家无障碍改造和居家职业训练等“四居”服务5000多人(次)。

  “我俩因病变成重度残疾人。得益于居家康复服务,我们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0岁的郑婆婆和老伴都是农民,有3个儿子。大儿子患有精神障碍,无劳动能力。另外两个儿子在外打工。4年前,郑婆婆患脑梗塞,需要坐轮椅,生活无法自理,靠老伴照料??墒窃谌ツ?月,老伴不幸中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为此,当地残联将其夫妻纳入了居家康复的服务对象??蹈粗瘟剖?、康复护士、社工定期上门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康复护理、情绪支持等服务。两位老人的情况逐渐好转,目前郑婆婆可以独自步行,并做一些家务。老伴也能独自坐立,并依靠助行器慢慢步行。

  特教提升促发展

  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的必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标志?!笆濉逼诩洌∥?、省政府相继出台《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等政策措施,统筹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2011-201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对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进行补助。从2014年起,计划投入12.6亿元,连续3年对欠发达地区新建和改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予以奖补。同时,各市、县(市、区)财政也加大了投入。至2015年年底,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04所、残疾学生28285人。残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实现残疾人学生15年免费教育。

  我省设立了“南粤扶残助学工程”,对全日制新入学残疾人大学生一次性发放助学金(专科生1万元/人,本科生1.5万元/人,硕士研究生2万/人,博士研究生3万/人),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有1760多名残疾人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大学。

  连线基层 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

  为残障儿童提供优质教育

  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2011年新建的市直属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经过4年发展,该校学生人数达到了380多名,残疾类别包括聋哑、智障、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等,学段涵盖了小学、初中、职业高中三个学段。

  为落实中央、省、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设备设施配置水平。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9月新招生40人,并接受一部分重度智障、脑瘫儿童。同时专门成立一个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班,研究如何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并在智力部和听力部分别新开一个中职班,为智障学生开设家政服务专业,为听障学生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共计22名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在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以及中职教育的所有残疾学生均不用交任何费用,这也是对残疾儿童享受15年教育全免费政策的落实。同时该?;怪贫怂徒躺厦攀凳┓桨负凸芾碇贫?,选派优秀教师为无法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为送教上门教师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2015年5月该校成功立项了《主题教学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和《运用蒙台梭利教具提升智障学生加法计算能力的研究》两个省级课题,积极参与省“强师工程”建设,为落实“清远市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指导中心、培训中心、职教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五大中心的定位而不断努力。

  19岁的学生小梁虽有些羞涩,但跟人熟络后很愿意展示自己的蜡笔画,并兴奋地拿出一大沓照片跟人讲述自己与同学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小梁像同龄的男生一样开朗、活泼、好动。他读了这所学校后变化很大,学会了洗衣服、做饭、做菜,信心增长也比较快。原来他见到别人不肯交流,现在好了很多。他的父亲对老师赞不绝口,“老师用了很多心思去教,非常棒?!?/font>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保障残疾人民生,将促进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已于去年底发布。该实施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8年,全省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地区间残疾人事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残疾人小康进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到2020年,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残疾人安居乐业,生活殷实、幸福、更有尊严,在全国率先达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水平。

  2011年—2015年广东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助残项目年份项目名称工作计划完成情况2011康园工疗网络建设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145个。资助欠发达地区的78个县(市、区)建设145个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出台省实施意见,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04所,在读残疾学生28285人。“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有1760多名残疾人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大学。2012强化养老助残服务对福利院残疾老人、“五?!薄⒌捅<彝ゲ屑踩思坝行枨蟮钠渌屑踩说忍峁┟夥鸦虻统タ蹈雌骶咦芭浞?。开展“爱心助行惠万家”助残活动为失肢残疾人完成免费装配假肢服务592例。2013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全年共为5831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为11099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分别完成任务的116.6%和222%。2014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落实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人生活津贴由每人每年100元提升到6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每人每年600元提升到1200元。2014年,全省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人数约43万人,重残护理补贴补助人数约45万人。

  1.珠江三角洲公交导盲系统安装及导盲终端机配送

  2.为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

  1.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率先建设公交导盲系统,为5000辆公交车安装车载导盲系统、5000名视障人员配送导盲终端机。2.分两年为全省2.7万名(其中2014年为2.2万名)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1.在珠三角城市为5695辆公交车安装车载导盲系统,视障人员导盲终端机同步配送,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2..为2.25万名视障人员免费配发读屏软件,完成全年任务的102.3%。省政府及各部门门户网站无障碍改造对省政府及各部门门户网站实施无障碍改造。完成省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和省残疾人公众网站信息无障碍改造。2015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残疾人生活津贴从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从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2015年,全省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人数约48万人,重残护理补贴补助人数约50万人?!叭裰薪∩砉こ淌痉兜恪苯ㄉ杞?00个“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全省各地共有121个点创建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完成率121%。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为1万户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全省共有7000户贫困残疾人获得危房改造补助。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