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试 初显成效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指导部到番禺区检查康复站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残疾人康复水平,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康复服务,从去年开始,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各镇街党委的配合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会积极统筹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社区康复站建设实施方案,并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分别在大石街和石碁镇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于同年九月正式投入使用。
至今,康复站已投入运作近半年时间。为考察社区康复站的运营状况,了解站内人员和各项设施配置管理情况,确实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效果和康复权益,应我会邀请,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指导部于2013年3月14日、19日及22日共三天,通过实地考察及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我区大石街和石碁镇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进行质量考评,根据《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考评标准》大石康复站综合得分92.5分、石碁康复站综合得分94分。所抽查的康复服务档案60份与训练档案69份,填写规范率分别为90%和92.3%;康复对象康复服务满意率97.1%;康复对象训练有效率达89.8;设施、器材完备率85%以上。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是体现服务型政府先进理念的重要内容,为残疾人群众解决最迫切的需求,是落实好各项残疾人事业政策,建立群众满意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目前在康复站接受康复服务的群众普遍对站内提供的各项康复服务和所取得的康复效果表示十分满意,特别是康复师们热情的态度、专业的技术以及贴心的服务等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住石碁镇的邓毅诗是多重二级残疾人,五年前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导致肢体协调能力严重下降,语言能力削弱。石碁镇社区康复站康复人员在详细了解并对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后,量身制定康复训练方案。通过几个月的系统化训练和康复师专业细致的指导,邓毅诗康复效果明显,她高兴地说到:“以前我在家里不知道怎么去训练自己的手脚,现在有专业治疗师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现在比以前手脚灵活,走路平稳,也没那么僵硬,心情也开朗了很多,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年轻小伙廖展峰是大石街居民,原本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该与同龄人一样为理想奋斗,享受人生之际,却因8年前的一场车祸造成高位截肢,这对当时只有23岁的他来说何以承受!廖展峰曾接受一段时间康复治疗,目前小便可控,但大便需药物辅助?;疃占渲挥诖灿肼忠沃?,由于家住三楼,几乎没有出门参加社区互动。社区康复站的建成和运行为廖展峰的康复需求来了全新的康复渠道和康复模式,因不便出门,康复师为其制订了上门康复计划,在家就能开展康复训练,经过近6个月的训练,康复效果明显,这不仅改善了廖展峰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康复对象的实际得益是每个残疾人事业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效果。
本次考评过程中,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指导部对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基础设施完备,站内有固定康复服务场所,康复业务用房布局合理,公共无障碍设施基本符合建设要求;人员配备充足,且具备相关业务资质,康复业务骨干经验丰富;管理制度较完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应急预案配备到位;全面开展康复需求调查,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记录、建档立案;开展残疾预防、康复宣传活动及咨询转介服务;为康复对象适配辅助器具、配备社工开展心理支持与疏导。
此外,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指导部也从各个方面对我区康复站建设的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严格规范填写康复服务档案及康复训练档案;结合康复站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康复对象的服务次数;进一步完善康复转介记录;在服务内容上加强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沟通联系。
社区康复建设是残疾人康复融入社区,以现有的镇街工疗站建设为依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整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引入残疾人康复资助定点机构、配套康复器材、设置康复人员等,确保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便捷的康复服务,为其提高康复质量,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融入社会提供良好平台。如今大石街和石碁镇两个社区康复站建设初现成效,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为此我会将继续整合社区资源,加强规范康复站的运作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监督评估机制,为下一阶段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广州市康复指导部的领导询问残疾人的康复情况